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局面,党的群众路线是制胜秘诀,要不断强化群众参与理念,健全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贯穿社会治理工作始终。
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时代高度下,从党执政的高度更深刻地认识群众工作,进一步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期待,不断完善联系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的制度机制,充分彰显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势。否则,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党的事业将无法继续、社会主义理想将无法实现、历史使命也将无法完成。
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作出了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
一要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才能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二要始终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共治强调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增强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活力。共享强调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而言之,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三要始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社会治理中,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处于重要位置。要在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基础上,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行动,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机制上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社会治理最大效益。
创新社会治理制度,必须提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新形势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要进一步树立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进门入户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把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看家本领,建立完善进门入户工作机制,在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之间建立起亲切、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领导干部要找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服务群众工作的结合点,探索创新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主动收集整理、分析研判、解答回应虚拟空间的意见建议,以科技手段密切和群众的联系。二要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眼睛向下,多开展“四不两直”调研,用脚步丈量民生,真正摸透情况、找准关键、解开症结。三要提高宣传组织动员群众能力。一切社会治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群众是社会治理的受益者、评判者,更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党建引领,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